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
社区以“一老一小”需求为导向,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。针对青少年集体,发起“扫黄打非·护苗举动”,联合辖区校园展开“绿书签”阅览活动,经过共读《咱们的母亲叫我国》、共享阅览心得,引导青少年非法出版物。安排志愿者进小区、商超发放宣扬单页500余份,遍及非法出版物辨识技巧,掩盖居民超1000人次。在适老化改造方面,联合医疗资源展开“健康义诊进社区”活动,为老年人供应眼科、口腔查看等服务,惠及居民300余人次;立异“银发讲堂”,展开智能手机使用、防电诈等课程,累计训练老年人500余人次。
立异服务供应机制,提高文明实践效能。社区推广“三化”服务形式,完成办理效能跃升。一是“需求清单化”,经过“大众夜话”专栏搜集居民诉求,处理楼道照明、废物乱堆积等问题;优化暑期“三结合”活动,增设公益课程,服务青少年1200余人次。二是“资源联动化”,联合12家共建单位打造“儿童工作体会基地”“便民服务角”等阵地,展开金融知识讲座、防溺水教育等活动32场。三是“服务精准化”,针对居民健身需求增设器件,联合多部分处理违规装饰问题,完成“早发现、早处理”。
厚植文明滋润土壤,培养文明实践新风。社区以“三融”战略推进文明传承与立异。一是“传统与现代交融”,新年展开“剪窗花·传歌谣”活动,约请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辅导青少年制造窗花。二是“节日与日常交融”,端午节安排包“廉”粽200余个,造访慰劳茕居白叟;“学雷锋月”展开“扫黄打非”宣扬,发放宣扬品1000余份。三是“教育与实践交融”,联合司法局展开未成年人普法讲座,赠送“绿书签”300余份,提高法治认识。
构建多元共治格式,激活文明实践动能。在泰华小区改造中,牵头洽谈物业收费计划,破解办理难题;建立“三公里”工作圈,和谐处理商户对立90余起;联合社会安排展开非遗体会、环境整改办理等活动,发起志愿者整理卫生死角百余处;联合物业推进废物分类,经过“物业居民齐举动”推进绿色日子落地。这种多方协作形式让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,有用提高社区凝聚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