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a8直播回放观看入口官方网站!

a8直播回放观看入口

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

全国咨询热线

029-85247636

a8直播回放观看入口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单兵装备炸裂外骨骼让士兵机动快25%持续作战时间延长40%

来源:a8直播回放观看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10 05:45:25

  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,中国人民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的士兵们,正穿着机械外骨骼与无人机、机器狗等新型装备协同开展卫勤救护演练。

  “放在几年前,这样的负重在高海拔地区简直很难来想象。”一位边防部队军官坦言,“但现在,机械外骨骼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。”

  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近期披露,士兵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演练中,已经正式装备机械外骨骼。

  在高原环境下执行任务,士兵们面临严峻挑战。肌肉含量高的人,在高原上往往更容易出现高反。

  这是因为肌肉组织代谢快、耗氧量大。而士兵体格健壮,肌肉结实,在高原上执行重体力任务原本非常吃力。

  有了机械外骨骼的辅助,士兵们的体力负担非常大程度上减轻,即使在4700米的海拔高度,也能行动自如,甚至“健步如飞”。

  这已不是机械外骨骼首次在央视亮相。早在2023年,它就被用于负重和物资搬运。

  而如今,外骨骼不仅外观更精致,功能也更强大,已经能与无人机、机器狗等装备协同,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。

  2019年,在国庆70周年阅兵训练场上,负责装备展示的战士们首次试用了一种新型单兵助力系统。

  这套系统看起来就像一套简化的“钢铁侠”战甲,能够有效减轻士兵在长时间站立时的体力消耗。

  参与训练的战士描述:“穿戴外骨骼站立几个小时,腿不会像以前那么酸麻,腰部负担也小了很多。”

  这标志着机械外骨骼郑重进入中国人民的装备序列。从那时起,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外骨骼开始在不同兵种中试点应用。

  一位军事专家打了个比方:“如果说以前的单兵装备是‘血肉之躯’,那么现在的外骨骼就是给战士们配上了‘钢铁脊梁’。”

  中国军用外骨骼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。早在21世纪初,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就开始了有关技术研究。

  2015年,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牵头,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成立了“单兵综合作战系统”专项课题组。

  课题组负责人曾表示:“我们不仅要解决‘有无’问题,更要解决‘好用’问题。”

  初代外骨骼产品重达23公斤,自身重量反而成了战士的负担。经过多次迭代,现在的最新型号重量已降至不到10公斤,助力效率却提高了三倍以上。

  “每一个零部件的减重都是以‘克’为单位来计算的。”参与研制的工程师表示,“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。”

  测试期间正值严冬,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。让研发团队欣慰的是,外骨骼在严寒条件下依然稳定工作。

  中部战区某合成旅的战士反映:“以前需要两人协同操作的重武器,现在单兵就能携带并快速部署。”

  在空军,空降兵部队装备了专门设计的可折叠外骨骼,满足空降作战的特殊需求。

  在今年举行的联合演习中,陆战队员穿戴外骨骼成功实现了重装备条件下的快速抢滩。

  军用外骨骼的核心技术在于“人机合一”。中国科研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。

  “外骨骼不是简单的‘机械架子’,它必须理解人的运动意图。”项目首席科学家解释说,“我们开发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,可以通过采集人体微小的肌肉信号来判断行动意图。”

  动力系统是另一个关键。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电池模块,保障外骨骼能够持续工作8小时以上。

  同时,还创新性地采用了能量回收技术,在下坡、制动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。

  “就像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一样,”技术人员比喻道,“战士的每一个动作都能产生能量,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利用这些能量。”

  演习结果为,配备外骨骼的步兵分队机动速度比传统步兵快25%,持续作战时间延长40%。

  “生理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战士的心率、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都优于未使用外骨骼的部队。”现场指挥员介绍。

  演习中还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应用。比如,外骨骼在通过泥泞地带时提供了额外的牵引力,在攀越障碍时提供了向上的助推力,甚至在构筑工事时,帮助战士更高效地使用工兵锹。

  目前,我国军用外骨骼已发展到第三代。与早期产品相比,新一代外骨骼更加轻便、智能、多功能。

  “我们要确保在任何情况下,战士们的‘钢铁脊梁’都能挺直。”军方发言人这样表示。

  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,外骨骼正在重塑单兵作战的概念。有分析认为,这可能是自防弹衣问世以来,单兵装备领域最重要的革命。

  从高原到海岛,从荒漠到城市,机械外骨骼正在成为中国军人最可靠的“战友”。

  这项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技术,如今正在中国的国防建设中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。

Z近浏览: